6月19日,第十四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在浙江师范大学正阳中心2号楼报告厅举行。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陈文学,浙师大党委书记蒋云良,金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庄凌飞,浙江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主任郑金月,浙师大党委委员、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葛永海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成员邱新立主持。
第十四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现场
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周灵 摄
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陈文学讲话
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周灵 摄
展开剩余80%陈文学向浙江省方志办、金华市及浙师大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本届年会聚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服务第三轮全国修志和方志学学科建设”主题,意义重大。他强调,全面启动第三轮修志是当前全国方志系统的中心工作。中志办已确定70家试点单位并发布《暂行办法》,正加紧推进,力争年底全面启动。陈文学就第三轮修志提出五点要求:一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二要聚焦主业,深化研究,总结前两轮经验,解决重点难点;三要加强方志学学科建设,支持高校设专业、编教材,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四要发挥各级学会作用;五要提升学术年会影响力与专业水准。
浙师大党委书记蒋云良讲话
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周灵 摄
蒋云良代表浙师向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感谢其对学校发展的支持,并介绍了学校及省方志文化研究与传承协同创新中心概况。他强调,方志文化研究具有资政、存史和育人作用,对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服务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全国第三轮地方志编修工作全面启动的重要历史时刻,本次年会承前启后,专家们将围绕学科体系建设,系统总结修志实践经验,深化方志理论研究,并前瞻性探讨未来发展路径。相信会议将有效凝聚方志文化研究力量,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方志学科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金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庄凌飞讲话
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周灵 摄
庄凌飞代表金华市委、市政府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各位专家学者齐聚“历史文化之邦、名人荟萃之地、文风鼎盛之城、山清水秀之乡”金华表示欢迎。他充分肯定了地方志在赓续中华文脉、服务地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庄凌飞表示,金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将全力支持此次年会成果的转化应用,积极配合国家第三轮地方志编修工作大局,做好属地服务保障。希望与会专家继续关心支持金华地方志事业发展,深入挖掘金华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共同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浙江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主任郑金月讲话
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周灵 摄
郑金月指出,浙江作为中国著名的“方志之乡”,修志历史悠久、成果丰硕、底蕴深厚。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方志事业蓬勃发展。近年来,浙江深入实施“五项工程”,着力推动地方志工作向数字化转型、修用并重、大众文化转变,成效显著。他强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地方志事业面临新机遇挑战,亟须理论研究为第三轮修志书写方式、人工智能赋能方志研究等关键问题提供指引。学术年会是交流思想、凝聚共识、贡献智慧的重要平台,期待与会专家为浙江地方志工作建言献策。
开幕式后,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成员邱新立,浙江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主任郑金月,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江红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刘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副编审张敏,浙师大初阳学院副院长宋清秀,分别从不同角度切入,进行了《当前地方志工作思考》、《论第三轮修志工作的“道”与“术”》、《守正创新担使命 继往开来启新篇——四川省第三轮修志的工作基础与思考展望》,《新时代方志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实践与探索》、《做有组织的方志编纂研究与人才培养——方志文化研究与传承协同创新中心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为题的主旨演讲报告,阐述了自己对于方志学的理解,以及对方志学未来发展的思考。主旨演讲环节由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袁新国与葛永海联合主持。
在上午主会场精彩纷呈的主旨演讲结束后,下午的会议进入分组讨论环节。与会者根据议题不同,分别在六个分会场围绕地方志编纂理论创新、数字方志建设、区域文化研究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讨论历时三个小时,各组学者畅所欲言,既有理论层面的思想交锋,也有实践案例的经验分享。
本次学术年会由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中国地方志学会主办,浙江省地方志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地方志》期刊编辑部协办,浙江省方志文化研究与传承协同创新中心、金华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室承办。年会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修志实践总结和方志理论研究,服务和推动即将开始的全国第三轮地方志编修工作和方志学学科建设”主题展开研讨交流,助力夯实地方志事业发展根基、推动方志学理论研究、加快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方志学学科体系。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文章编排:白嘉欣
发布于:浙江省财富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